樊纲:中国正经历艰难的结构再平衡 需3-5年时间

www.yingfu001.com 2014-05-16 05:15 赢富财经网我要评论

  “新一轮开放是中国的必然选择,但也面临巨大挑战。”5月14日,经济学家、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樊纲在该院举行的“中国开放年度报告”发布会上表示。

  樊纲说,新一轮开放是全面、高层次、对等的开放,是经济、社会、行政、文化等主要领域的同步开放,在一定程度上是一步到位的、按照国际较高标准的制度性、规范性开放。

  开放中面临巨大挑战,必须获得重视。樊纲称,依靠贸易获得经济快速增长已经很难,大量储蓄“走出去”投资面临重重困难,经贸领域的开放标准无法简单对接美国主导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外交领域又面临周边国家的围攻。在下一轮开放中,珠三角、长三角成本上升,但美国发现页岩气,成本却越来越低。这些挑战都非常大。

  樊纲表示,在经济发展方面,中国正在经历艰难的结构“再平衡”,这一过程可能仍需要3至5年时间。

  中国外部经济的“再平衡”取得了一定效果,国内的“再平衡”需处理过去十年两次经济过热(2005年~2007年,2009年~2010年)的后遗症:过剩产能和影子银行以及地方融资平台的债务、房地产的结构性问题,完成“再平衡”仍需一定时间。

  樊纲认为,提升新一轮开放标准和水平的重点是内部改革,内部开放标准和水平决定外部开放标准和水平。因此需要全面深化改革以提升开放。

  ---------------

  中国经济进入稳定增长的“新常态”

  随着中国进入改革、结构重组和再平衡的新阶段,其经济亦进入稳定增长的“新常态”。 国家统计局最新的数据印证了这种观点:4月的投资、消费、工业增速比上月略有所下降。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8.7%,比3月份回落0.1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名义增长11.9%,比3月的12.2%增速有所下降;1—4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07078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7.3%,增速比1—3月份回落0.3个百分点,这是自2001年12月以来的投资累计最低增速。从实体经济表现来看,企业生产仍然偏弱,这在此前的PMI数据和大宗商品价格数据上已经有所表现。另外,工业数据中的4月份全社会发电量为4250亿千瓦时,同比上升4.4%。增速创下10个月新低,也显现工业需求在“微刺激”举措下还未打开。

  “新常态”是近年来重要的经济术语,最先由美国太平洋基金管理公司总裁埃里安(MOHAMED EL-ERIAN)提出,在宏观经济领域被西方舆论普遍形容为危机之后经济恢复得缓慢而痛苦的过程。作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经济不可避免地也呈现出“新常态”——经过30余年接近10%的平均增长,目前正转向结构性减速时期。

  有学者将中国经济“新常态”的特点归纳这样几点:经济增速比过去10多年有所降低,但与其他经济体特别是发达经济体相比,仍有望保持较高水平;推动增长的主要力量将转向主要依靠转型升级、生产率提升和多元化创新;经济结构也将会发生新变化,比如,服务业比重或超过第二产业,投资比重达到峰值并缓慢降低。

  值得关注的是,中央领导层显然对此有着清晰的认识。国家主席习近平近日在河南考察时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某种意义上说,国家领导人对于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表述,意味着中国容忍经济放缓的态度有了基础,调结构的思路再次得到确认。

  不可否认,“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面临诸多挑战,除了产能过剩矛盾趋于突出、生产要素成本加快上升、企业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日益显现、金融风险有可能增大,中国财政收支失衡扩大趋势也可能已经形成。

  在笔者看来,化解“新常态”下的这些难题,并没有也不可能有特效药。当前中国经济处于“三期叠加”,只有从中长期的改革切入,提高经济运行的效率,才能将中国经济带出泥潭。正如财政部部长楼继伟所言,当前中国经济增速放缓是合理回归,也是结构再平衡的结果。中国不会采取短期大规模刺激政策来推动经济增长,而是通过放松管制、推进税制改革、深化服务业发展、推动城镇化进程和社保体制改革等提高经济的潜在增速、质量和可持续性。而对于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呼声,央行行长周小川在近期也表示,货币政策将保持定力,短期不会出台大规模刺激政策。

  总之,中国经济增长正处于“换挡期”,而要在新的适度增长区间寻找新的平衡点,改变惯有的高速增长心态,真正接受中速增长“新常态”,必然会有一个很长的适应过程。某种程度上说,我国这一轮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将意味着某些产业(如房地产)过去数年经历的市场繁荣将会一去不返,而逐渐演变为一种利润常态、增长常态的行业;同时,一些新兴的行业也会带来新的市场机会。但这种转型是复杂的经济系统转型,必然伴随着微观市场主体的死死生生。那种指望通过宏观放松,不同行业一窝蜂获得爆发式机会的想法,是完全不现实的。(中国经济时报)

    相关新闻
    • 征稿启事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网址导航 | 虞凌云
    • 赢富财经网:www.yingfu001.com 简易域名:简易域名 版权所有 翻版必究!Copyright©2008-2022 沪ICP备10023616号-1
    • 赢富财经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免责声明,风险自负。广告商的言论和行为与赢富财经网无关,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特别提示:赢富财经网不作任何“加入会员、承诺收益、利润分成”以及其他非法操作方式进行非法的理财服务。
    • 您有任何建议或意见,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联系我们
    • 上海网警网络110工商备案360安全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