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康: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不是“代替”这么简单

www.yingfu001.com 2015-11-30 08:26 赢富财经网我要评论

  “供给结构性改革”——这一经济学词汇近日正成为舆论高频词。

  什么是“供给侧”?为什么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项改革又包括哪些具体内容?如何处理供给管理与需求管理的关系?

  围绕上述问题,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财政部财科所原所长贾康接受了《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专访。

  贾康主张,应该把需求和供给管理更好地结合,在进一步适当扩大总需求、释放新需求的同时,要特别注重创造新供给打开需求潜力和经济活力释放的空间。

  第一财经日报:你一直是新供给的倡导者,早在2011年就发表了题为《宏观调控应注重理性“供给管理”》等文章,提出基于总量调控的需求管理不足以包打天下,供给管理应进入长期视野。那么,什么是需求管理,什么是供给管理?

  贾康:在经济学中,供给与需求是同时存在的一对关系。总体而言,需求管理是总量管理,侧重于在反周期概念下,各个年度短期视野内调节经济生活中银根的松和紧、施行总量的刺激或收缩。供给管理更多地着眼于中长期和全局的发展后劲,考虑不同角度的结构优化,区别对待、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协调匹配等。显然,供给管理的复杂程度远远高于需求管理。

  原本以需求管理为侧重点的理论和与之匹配的调控框架,现在需要引入更多供给侧的分析与认识,积极实行理性的供给管理。而供给管理范围内的政策设计内容相当丰富,也更具挑战性。我们强调,中国的供给管理还必须把“有效的制度供给”即如何完成经济社会转轨作为核心和统领。

  日报:有观点认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会代替“三驾马车”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如何看待这一观点?

  贾康: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不是代替这么简单

  在当下的中国国情中考虑加强供给侧改革,具体而言就是,已讨论多年的产业结构、区域结构、技术经济结构和收入分配结构等,在必须进一步提升供给管理水平的同时,针对中国经济社会的转轨来解决有效制度供给的问题。

  “制度供给”就是改革,而目前改革已经进入深水期,面临着如何进行实质性改革、攻坚克难地推进全面改革。

  在过去的需求管理理论中,掌握好投资、消费和进出口这“三驾马车”就认为可处理好经济运行的动力问题。

  实际上,仅将“三驾马车”放在需求侧看待,这一认识并不完整。需求当然是人类经济生活中的“元动力”。但需求是个可通约的总量概念。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和进出口贸易需求的具体回应机制都是在供给侧,自然要引到投资的供给、消费品的供给以及进出口贸易对象的供给。实际上,这个动力机制已经自然而然地从需求侧转移到供给侧,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新常态”,特别需要解除供给抑制、放松供给约束,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

  实际上,供给侧的发展创新,还划分了人类社会在经济形态概念之下的不同发展阶段和时代,如信息革命在供给侧的创新(许多是“颠覆性创新”)带来了“第三次产业革命”。

  中国经济正在打造升级版、正在爬坡,走上“全要素生产率”的新台阶,面临很多需求侧管理不能解决的问题。现在一定要抓住供给侧改革的动力机制,解决总体可持续发展和升级发展的问题。

  过去“三驾马车”的理论有局限性,但也不能简单否定它,而是要注意到从需求端延伸、对接到供给端,优化供给端的响应机制及其背后的动力机制。

  日报:新供给经济学的一个主张是大面积减税,在当前政府财税收入锐减的情况下,减税的空间还有多大?

  贾康:减税是美国供给学派最核心的主张。新供给经济学的研究者认为,减税是必要的,但提出了更多、更全面的系统化建议,超越了原来供给学派以减税为主的主张。

  减税实际上是在减少供给抑制,提升供给侧的活力与动力。当下,我国正在进行的结构性减税所提供的政策空间要用足,比如继续推进营改增、减轻中小微企业税收负担等。此外,还有一些需要关注的问题,比如,已过了个税起征点但收入水平并不太高的人群中,是否还有减税空间。这些都可以结合整体税制优化一起讨论。

  但同时,我们更关注并且更应该强调的是,中国现阶段市场主体的负担,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负担构成中,更多的不合理的负担来自税外。目前我国正税税种只有18种,而一家企业只与其中一部分相关。正税还有什么减税空间,可以讨论。但正税之外的不合理收费、不合理综合成本等,才是当下很多企业不满和抱怨的最主要因素,比如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还有涉租寻租、“红顶中介”等问题。

  日报:从需求侧到供给侧管理的变化,短期内会不会给经济带来下滑的潜在风险?

  贾康:这一担心是不必要的。所谓从需求侧到供给侧管理,不是简单地管理转移,更不是以供给侧否定需求侧,而是把两者更好结合、优化处理动力机制和平衡机制。

  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不是主张取消对需求侧的重视,而是应该给予需求管理必要的关注,进一步适当扩大总需求,释放新需求。同时,要特别注重创造新供给,打开需求潜力和经济活力释放的空间,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优化需求管理和供给管理的结合,就要更多考虑政府怎样深化改革,更好地用经济手段来促进市场优胜劣汰,从而促使结构的优化;政府如何发挥自己应该有的政策导向功能,促进增长点的成长发挥对全局的支撑作用;供给管理,一定要强调政府的有限资金对接市场机制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乘数效应,等等。

    相关新闻
    • 征稿启事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网址导航 | 虞凌云
    • 赢富财经网:www.yingfu001.com 简易域名:简易域名 版权所有 翻版必究!Copyright©2008-2022 沪ICP备10023616号-1
    • 赢富财经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免责声明,风险自负。广告商的言论和行为与赢富财经网无关,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特别提示:赢富财经网不作任何“加入会员、承诺收益、利润分成”以及其他非法操作方式进行非法的理财服务。
    • 您有任何建议或意见,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联系我们
    • 上海网警网络110工商备案360安全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