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豪车反垄断:豪车价格不至于“一泻千里”

www.yingfu001.com 2014-08-07 10:23 腾讯财经我要评论

  汽车反垄断可能无法让豪车价格有大幅下降

  热炒一年多的汽车反垄断终于要收获果实了,但果实很可能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大。

  8 月6日上午,国家发改委秘书长李朴民在新闻发布会上回答腾讯财经提问时,确认了此前一天已经被媒体报道的奥迪、克莱斯勒即将受罚,奔驰被上门调查取证的消息;此外,他还主动披露了此前媒体没有曝光过的调查进展:日本12家企业实施汽车零部件和轴承价格垄断,即将进行处罚。

  至此,肇始于去年7、8月间的针对汽车行业反垄断的舆论热潮,在发酵一年后终于即将取得实质性成果。一年前,国家发改委接连对三星等企业液晶面板价格垄断案、茅台五粮液价格垄断案、合生元等奶粉价格垄断案、上海黄铂金饰品价格垄断案进行了严厉处罚,单个企业罚金最高接近2.5亿元。连续的出手引发了公众和媒体的好奇:下一个被查的会是什么行业?

  由官媒领衔的媒体舆论指向了汽车领域。一年间,高价汽车、尤其是进口汽车的国内外巨大差价成为众矢之的。伴随舆论发酵的,是官方的调查进展——腾讯财经从接近发改委人士知悉,虽然发改委针对汽车业的反垄断调查起始于2011年,但真正取得进展还是在这一年之中。

  然而,腾讯财经多方采访了解到,受到高度关注的汽车反垄断,领域并不像媒体所报道的那样宽泛,有些顽疾并不在反垄断范围内;反垄断处罚对于豪车价格合理回归、缩小中外价差有一定效果,但并不能起到决定性作用;而将汽车作为反垄断调查对象,有来自于国务院级别的高层“授意”的因素。

  “这个行业要彻底整顿。”8月6日,接近发改委的权威人士这样对腾讯财经表示。然而,就连他也不得不承认,供求关系仍将是决定价格的主要因素。

  中国消费者强大的购买力,以及对于品牌的追求,仍将力撑豪车价格不至于“一泻千里”。

  进展:8月下旬公布处罚

  腾讯财经从权威信源处获悉,有关奥迪、克莱斯勒,以及日本的12家企业的处罚方案,将在8月20日左右公布。而针对奔驰的调查取证,并不会以这个时间点为界限,会采取查实一批、处罚一批的方法。此外,在发布会上并未提及、但此前主动降价的捷豹路虎,以及还未主动降价的一些汽车品牌,都不能排除被调查甚至处罚的可能性。

  《反垄断法》规定,达成并实施垄断协议或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上一年度销售额百分之一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 。按此标准,业内预估称,对汽车企业的处罚将多数以“亿元”甚至“十亿元”为单位。

  不过,《反垄断法》也规定,确定具体罚款数额时,应当考虑违法行为的性质、程度和持续的时间等因素,并指出主动报告情况并提供重要证据的,可以酌情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这也正是近一两个月以来奔驰、捷豹路虎、奥迪、克莱斯勒等品牌“争先恐后”下调整车、零部件和维修保养价格的原因。“降价表明他们主动在整改。降价的幅度,越符合市场的要求,发改委肯定会在处罚的轻重上考虑到。”上述接近发改委的人士表示。

  此外,在零部件和轴承领域有垄断行为的12家日本企业,是否包括丰田等整车厂商?对此,腾讯财经得到的消息是, 12家企业“都是给中国市场提供零配件的。”

  一份中国发布的“2013年国际汽车零部件百强企业”的名单显示,日本上榜名单最多,占据21席,排在靠前有电装、爱信、矢崎、住友电工等,这些企业都有上榜的可能性。

  范围:只查纵向垄断

  奥迪、克莱斯勒、奔驰,12家日企……长长的名单,确实是发改委一份不错的成绩单。但与去年7、8月份时媒体所报道相对比,此次发改委的调查,并不像当时媒体所期待的那么宽泛,而是集中在纵向垄断的调查上。

  在最近一年的报道中,针对汽车企业涉嫌垄断的指责,包括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获得高利润、控制分销权的总经销商制度、限定交易区域的4S店制度等。但这些行为很多并不在《反垄断法》的范围内。

  中国的《反垄断法》共有四章的内容论述具体的垄断行为,分别是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经营者集中、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其中经营者集中涉及到企业并购,滥用行政权力针对政府,均不适用于此次汽车反垄断调查。

  再看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这一条。《反垄断法》对市场支配地位的界定办法之一,为单个经营者在相关市场占有50%及以上市场份额,或者两个经营者占有2/3以上、三个经营者共同占有75%以上。中国的汽车市场竞争比较激烈,还没有哪家可以达到这个标准。

  因此,汽车反垄断主要涉及的是垄断协议。垄断协议又分为横向垄断协议,及纵向垄断协议。前者指的是多个经营者达成价格同盟等协议,由于激烈的市场竞争,汽车业横向垄断也难以形成。

  纵向垄断协议,指的是经营者(汽车厂商)将交易相对人(经销商)向第三人(消费者)转售商品(整车或者零部件)的价格固定化,或者限定最低价格。目前,发改委查处的汽车业垄断行为,均属于这一类别。其中最常见的,便是限定经销商销售整车的最低价格。

  多位车企及销售人士对腾讯财经确认,厂商的确经常通过扣除年底返点的威胁,限定经销商的最低销售价格。这不同于官方指导价,后者是可由经销商自由决定在其基础上上下浮动,完全合法。但限定最低价格是明显的纵向垄断行为,而汽车厂商往往不会留下这种明显的证据,只是口头通知。

  有消息称,此次已经被查实的奥迪的垄断行为,正是因为湖北奥迪经销商统一零配件和保养的价格,被当地保险公司告发,并最终被拿到了证据——这是明显的纵向垄断。而奔驰、克莱斯勒与奥迪进行了相同的零配件和保养的降价,意味着这两家很可能犯了和奥迪一样的错误;捷豹路虎单独下调整车价格,可能因为出现了限定整车最低价格的纵向垄断行为。

  对于各种报道频频提及的总经销商制度以及《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反垄断专家、北京天地和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邓志松对腾讯财经称,《反垄断法》以及工商总局等出的配套解释中,并没有对此的限制,总经销商制度并不违反《反垄断法》。

  因此,有关总经销商、限定4S店销售区域等被指“垄断”的行为,最终可能并不会像限定整车最低价格的行为那样,通过反垄断处罚的方式来解决。

  不过,虽然并不违法《反垄断法》,《办法》确实给予了汽车厂商和总经销商更大的权利,使得经销商处于弱势地位,也便给了实施纵向垄断的空间。改变这一现状的办法,可能不是通过反垄断调查,而是通过修订《办法》来实现。

  工商总局已经走出了一步:自10月1日起,停止实施汽车总经销商和汽车品牌授权经销商备案工作。专家普遍认为,这意味着多品牌销售模式即将呼之欲出,一家经销商无需成立新公司即可销售其他品牌,增大了经销商的话语权;不过,一名车企人士对腾讯财经称,虽然无需向政府备案,但经销商还是需要厂商授权,签订的授权协议里仍可以保留限定销售区域、避免竞争的条款,这一政策调整还远未达到部分人所称的“颠覆”性效果。

  不过,很多人将这一改变,看作是商务部主导、工商总局参与的《办法》即将松动的前兆。但总经销商制度是否真的会废除,从商务部的官方表态来看,暂未有明显的迹象。最近的一次表态,仍是去年8月23日,商务部发言人沈丹阳透露,正在积极研究修订《办法》,“在收取建店保证金、压库搭售等方面对供应商进行必要的限制。”但并未提及总经销商制度。

  效果:车价不会大降

  很多人对于发改委此次的汽车反垄断调查“欢欣鼓舞”,然而,外资豪车的高价并不仅仅因为汽车厂商存在限定最低价格这样的垄断行为,也还有关税因素、品牌溢价因素,这些因素并不会因为反垄断的推进而消失,也便决定了汽车价格不会出现大降。

  去年的众多报道分析了中外豪车价格的差异,扣除关税因素后,仍有1-2倍的差距。这当中的原因是什么?“一辆车高达30万元的利润,显然是其涉嫌垄断的行为造成的。”“没有市场垄断,哪来的如此暴利?”媒体频频引用这样的评论。

  但是关税之外的差价,并不仅仅因为垄断,还存在着品牌溢价的因素。上海泛洋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刘春泉、北京天地和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邓志松对腾讯财经表示,价格过高、利润过高的现象,并不一定存在垄断,很可能是在市场充分竞争的情况下,部分品牌因溢价更高而造成的高价、高利润,例如LV等奢侈品。

  而更高的品牌溢价,往往会带来更多的需求,供求关系的变化就会影响到价格。一位外资车企人士对腾讯财经称,媒体报道高价往往只提垄断因素,不提品牌溢价,即使提的话也使用“中国人傻钱多”的说法,营造敌对情绪。

  上述接近发改委的权威人士也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他对腾讯财经说,反垄断调查发挥作用后,豪车价格肯定会合理回落,但回落到什么程度,还要看市场供需关系。

  一份媒体广泛报道但未知准确出处的数据显示,2014年上半年,中国豪华车市场销量增长27.5%,远超乘用车市场约14.8%的增幅。

  更有甚者,在一部分人“欢欣鼓舞”的同时,另一部分人则在担心:外资豪车在反垄断作用下价格回落,将更加挤压自主品牌的空间——当外资品牌与自主品牌的价差变小时,消费者往往会倾向于选择外资品牌,自主品牌很可能被迫跟随降价,本来就不大的利润空间被进一步压缩。

  更让自主品牌厂商担忧的是,限制经销商最低价格这样的纵向垄断行为,并不只是外资品牌“专利”,自己同样也有。发改委也曾明确表示,反垄断不仅仅针对外资品牌,不排除对合资厂商以及自主品牌的调查。

  “授意”:中国式反垄断

  但至少目前,发改委所披露的调查进展,包括主动进行降价的汽车品牌,均为外资,没有涉及到自主品牌。

  直接参与地方反垄断的一名人士,曾私底下对腾讯财经透露,发改委之所以要拿汽车“开刀”,一个重要的因素就在于,有来自于国务院级别的高层“授意”:让发改委查一查中外汽车差价的问题。

  而就在发改委反垄断调查的队伍中,也有一种声音认为,和之前调查的奶粉、液晶面板、白酒等行业不同,高价豪华车并不与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相比而言,应该把有限的反垄断力量,放在诸如电信资费等与更普遍的群众生活有关的事件上。

  腾讯财经获悉,国家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目前为40余人的编制,其中专门从事反垄断工作的仅有8人;再加上省市政府从事反垄断工作的150人,全国的规模也就不到200人。此外,商务部和工商总局也有部分人员从事反垄断调查工作。总体而言,“跟国外没法比,人家要加个零的,一个案子几十人在办。”

  2011 年,为了加大反垄断的工作力度,中央专门为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新增了20个人的编制,专门做反垄断的工作部门也由原来的一个处室增加到了三个。同时也批准给北京、辽宁、上海、江苏、湖北、广东、重庆、陕西8个省市价格主管部门(物价局或发改委)共计增加150名编制,专项用于反价格垄断工作。

  据悉,此次汽车反垄断调查,就主要是这8个省市的工作人员着手进行的。例如克莱斯勒主要由上海发改委调查,奥迪是湖北物价局,奔驰则是江苏物价局与上海发改委。国家发改委的主要工作是对地方进行协调指导。

  一位外资车企人士对腾讯财经称,发改委自身也有“政绩”压力,还要锻炼调查队伍,而汽车反垄断又在媒体上呼声那么高,再加上汽车业本身也确实存在纵向垄断的问题,因此发改委将汽车拿来“开刀”是可以理解的,“对规范这个行业、推动良性发展肯定是有好处。”

  “但是,那么贵的车仍然卖得那么好,不可能全部因为垄断。”他补充说。

    相关新闻
    • 征稿启事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网址导航 | 虞凌云
    • 赢富财经网:www.yingfu001.com 简易域名:简易域名 版权所有 翻版必究!Copyright©2008-2022 沪ICP备10023616号-1
    • 赢富财经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免责声明,风险自负。广告商的言论和行为与赢富财经网无关,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特别提示:赢富财经网不作任何“加入会员、承诺收益、利润分成”以及其他非法操作方式进行非法的理财服务。
    • 您有任何建议或意见,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联系我们
    • 上海网警网络110工商备案360安全检测